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前身是电子器件系,后改名为电子工程系,成立于1961年11月。它是国内最早建立的电子类专业之一,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建设学科,是东南大学电子科学领域集教学、科研、应用开发为一体的重点院系,曾培养出刘盛纲院士、韦钰院士、黄如院士等一批科学家、教育学家和企业家。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国内高校最早一批建立的电子类专业,设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可追溯到1923年国立东南大学电机工程系和之后的中央大学电机工程系。2007年,“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被批准为首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建设学科,2017、2022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进入最顶级序列。《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在2023年U.S.News世界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科排名中名列第4位。

  学院拥有共建的数字感知芯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设有光传感/通信综合网络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新型显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视觉健康与感知创新平台)、教育部信息显示与可视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江苏省光通信与光感知芯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平台,依托学院学科优势,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技术局等单位合作共建“新型显示与视觉感知石城实验室”,以及信息与电子专业国家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和物联网工程江苏省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并特别建设电子学院本科生创新实验室。学院持续承担和完成了一大批包括国家重大专项、“863”、“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在内的国家和部省级科研项目。

学院具有雄厚的科研教学师资力量。目前共有教职工(含博士后、专职科研)107名,其中专任教师70名,教授(研究员)37名,副教授(副研究员)32名,博士生导师39人,硕士生导师6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达到100%。教师队伍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等高层次人才10人,一批学者在国际和全国性学术团体、专家组、评审委员会中担任要职。学院还聘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法国科学院院士AlbertFert教授;高分辨电子显微学奠基人之一,日本学士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SumioIijima教授;英国皇家工程学院院士、剑桥大学W.I.Milne教授等多名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学院具有强大的科研实力,拥有1个国家级、6个省部级科研基地,研究生工作站和实践基地24家,先后承担和完成了一大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专项、KJW重点项目等在内的国家和部省级科研项目。近五年来,学院牵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部省级科技奖10余项,科研到款突破5亿元,与华润上华、飞利浦、OPPO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金额超3000万元,发表SCI论文超1000篇,其中中科院一二区高质量论文近500篇。

  学院高度重视国际化发展,从一流高校、企业、专家和课程出发,多措并举,致力于构建了一流的国际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宽广国际视野。在科学研究方面,学院与世界一流高校/企业共建有教育部信息显示与可视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科技部显示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东南大学-美国FEI公司联合实验室等国际化实验平台,可为学生提供国际接轨的学习、研究环境。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与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蒙纳士大学、加州大学、雷恩第一大学、早稻田大学、大阪大学、滑铁卢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南洋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多所国际一流高校持续开展合作,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联合培养、交流学习或学术沙龙的机会,开展日本早稻田大学IPS研究院“3+2”联合培养项目。此外,学院还与ARM、XILINX、三星、LG、台积电、赛默飞等国际化知名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优质、多样化的课外实习实践机会。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以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备受用人单位的赞誉,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近100%。毕业生就业方向为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集成电路设计、芯片设计、通信工程、信息处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应用开发等,就业的主要行业为高科技企业、通信、电力、交通、金融系统、航空航天、高校、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等。近年来,不少优秀毕业生进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国家科研院所和中兴、微软、IBM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工作。

  近两年来,学院本科毕业生在国内外继续攻读研究生的比例平均达75%,优秀毕业生可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特别优秀者可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目前学院研究生招生规模已高于本科生招生人数。近年来,不少优秀毕业生前往美国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等世界名校继续深造。


Baidu
map